中新社北京7月11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顧逸東研究員11日指出,今後一段時期是中國空間科學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建議國家重視空間科學這一涉及當代基礎前沿研究的重大領域,建立國家級空間科學管理機構。
  中科院學部當天在北京舉辦主題為“中國空間科學的發展戰略”科學與技術前沿論壇,顧逸東院士做《空間科學戰略研究探討——挑戰和機遇》報告時作上述表示。他說,中國已具備在空間科學實施突破的基本條件和歷史機遇,應當將空間科學的跨越作為今後中國空間領域和基礎科學中的主要突破口之一,經過15-20年的努力,使中國空間科學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成為國際上有重大影響的空間科學大國。
  顧逸東表示,中國已批准實施載人空間站工程,將成為21世紀30年代中後期唯一在軌空間站,這是中國發展空間科學難得的歷史機遇,利用空間站可開展航天醫學、生命科學、微重力科學、空間環境、天文、地球科學等項目研究;中國探月三期工程和深空探測計劃,為月球和行星科學研究提供了重大機遇;中科院先導專項的科學衛星計劃,也開闢了持續發展科學衛星的可能前景;中國空間技術快速發展,空間工程技術實力顯著提升,為中國發展空間科學提供強大技術支撐。
  這位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理事長還提出,開放中國重大專項和科學衛星的空間科學計劃,鼓勵以中方為主的國際合作,同時,鼓勵中國空間科研機構及科學家積极參加重要的國際空間科學計劃和雙邊、多邊合作項目,並加強中國在相關國際組織中的作用,暢通科學家、專業對口機構和國家航天機構各層次國際合作渠道。
  空間科學是當代基礎研究前沿,包括太陽物理學和空間物理學、空間天文學、月球和行星科學、空間地球科學、空間生命科學、微重力科學等分支領域,涉及太陽系和宇宙的起源演化、物質結構、生命起源、人類生存環境等基本和重大科學問題,以及空間特殊條件下物質運動規律等基礎問題。幾十年來,國際上空間科學探索非常活躍,在發射的約6000個空間飛行器中,有專門科學衛星約700顆和空間實驗室、空間站等綜合研究設施。
  顧逸東提醒說,目前中國空間科學還比較薄弱,至今沒有被國際同行公認的重大成就,與中國地位完全不相稱,“我們不能無所作為”,應該制定國家空間科學發展規劃,明確目標,完善政策、穩定支持、加強立項、實施、成果應用等全過程管理機制,推動中國空間科學實現跨越發展。(完)  (原標題:專家呼籲中國建立國家級空間科學管理機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p66rpaj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