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歷史細節是殘酷的,但它才是歷史的真實。
  京華時報:為什麼要做關愛抗戰老兵這樣一件事?
  薛剛:我關註這件事十多年了。我生在一個軍人世家,從小就對抗戰的歷史感興趣。後來接觸到一些老兵,發現他們所說的歷史,特別是描述的一些細節,跟我們當時學到的歷史相比要豐富很多很多,也瞭解了很多精彩的故事,知道了抗戰的歷史不僅僅是地道戰、地雷戰、小兵張嘎、王二小……我特別希望把瞭解到的真實的歷史細節告訴給周圍的人。因為這些親歷者在那個年代經歷的東西是我們不該忘記的。
  京華時報:現在民間關愛老兵的人多嗎?
  薛剛:國內有組織的關愛老兵的活動展開是在2004年,當時崔健有一幫粉絲,搖滾青年,他們自己有一個公益板塊,一些歌迷搖滾迷因為一些契機到了雲南接觸到了一些老兵,覺得這個事情比較有意義,然後就成立了相關論壇。到後來比如《我的團長我的團》等影視劇的熱播讓人們對這件事非常關註。民間公益組織經過多年的調整、發展,目前做老兵關愛的志願者從最初的幾十人,到現在發展到幾萬人。包括一些明星。人員構成有私企老闆、公司白領、政府公務員、自由職業者等等。
  京華時報:主要為老兵做些什麼?
  薛剛:關註抗戰老兵志願者核心任務是三塊:一是尋訪發現。發現這些老兵,還給他們榮譽和尊嚴,讓他們知道社會上認可他們的付出,認可他們的榮譽。第二是人文關懷。精神安慰、帶他們重返老戰場、臨終關懷等等。第三是歷史記錄。這些老人所經歷的歷史實際上在中華民族的近代史上是非常沉重、慘烈而輝煌的,我們知道的太少了,應該進行口述歷史記錄。
  京華時報:你從老兵的尋訪中獲得了哪些故事?
  薛剛:每一個老人的故事都是精彩的,有非常有意思的細節,也有非常震撼的細節。比如說有一個老人是國軍名將戴安瀾的手下,戴安瀾犧牲時他就在離戴安瀾十幾步遠的地方。他給我們講了好多戴安瀾犧牲的細節,跟現在的一些創作者甚至學者的描述有很大區別,一些說法是遠征軍士兵把他用棺材抬回,但這位老人激動地告訴我們,他犧牲以後直接就在當地火化了,社會上好多人說的都不是那麼回事。有些歷史細節是殘酷的,但是它才是歷史的真實。
  老兵們最需要的是榮譽,是尊嚴。
  京華時報:你覺得老兵們最需要的是什麼?
  薛剛:他們最需要的是榮譽,是尊嚴。對這些老兵來講,最需要的是精神層面的東西。那個特殊的年代,他們為了國家付出了,他們需要更多的認可。他們需要傾聽,有的老人同樣的故事願意不厭其煩地講,那是他們一生的榮耀,值得我們尊重。
  京華時報:有哪些老兵的哪些事情觸動過你?
  薛剛:太多了。老人們從剛見我們時的疑惑、不解,到講述、成為朋友,只要有人傾聽,很多老人表現出那種自豪,毫不誇張地說,就好像獲得了新生的感覺。記得在2009年年底,我們給老人送了一批很普通的軍大衣,在胸前印了“中國抗戰老兵”幾個字。有一位老人,原來冬天基本上不怎麼出門,領了大衣以後就會穿著軍大衣各個村裡去溜達。這是一種自豪感。我們也曾經給老兵做過勛章,就是民間做的,沒多少錢的鐵牌牌,老人卻特別珍惜,出門買菜都要鄭重地掛上。
  京華時報:您對目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有什麼建議?
  薛剛:2009年我在一所學校,問學生你們知道今年抗戰勝利多少周年嗎?相關的紀念碑就在距離他們宿舍不到50米的地方,但是將近一半的學生不知道。還有學生把抗戰和抗美援朝搞混了。他們瞭解歷史往往只是簡單的那幾頁教科書,再就是上網,但網上的歷史信息良莠不分。有的不真實,有的不准確。加上影視劇里,類似“手撕鬼子”的劇情,讓年輕人認為戰爭是一種“很有意思的游戲”、“我們的敵人愚蠢,很容易就被打敗了”,這絕對是錯誤的導向。
  只有親歷者的口述才是歷史的真實細節。通過對人的關懷,瞭解到了真實的歷史細節,才能把這些優秀的精神弘揚到社會上去,才能更有感染的力量。否則對於年輕人是沒有吸引力的。最重要的是要真實真切。
  京華時報記者張然  (原標題:幾萬志願者參與關愛抗戰老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p66rpaj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